English

提高“两个比重” 扩大农村需求

1999-04-09 来源:光明日报 孙志刚 我有话说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朱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实现今年经济较快增长,必须首先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从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来看,扩大国内需求的主要潜力在农村。因此,开拓国内市场的重点是开拓广阔的农村市场。在这个前提下,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尤其是着力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农民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提高纯收入中货币收入的比重,从而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前景诱人,但农村市场的开拓历经多年,却启而不动,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收入不高,且增长缓慢,购买力低下。首先是农民总收入中纯收入比重有所下降。近些年,虽然一些地方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带来农村经济总收入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农民收入所得与总收入的增长不同步,导致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199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50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的40%。近几年来,农民纯收入增速更有逐年减缓的趋势。1997年农民纯收入增长4.6%,增速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1998年为4%,又下降了0.6个百分点。这就使得我国农村购买力总量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其次是农民纯收入中货币收入比重偏低。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民纯收入中货币收入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41%提高到1997年的67.18%,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整体上讲,农民的现金收入仍然偏低。1997年,占全国总数71%的农村人口,仅拥有不足21%的储蓄存款。在中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中货币收入的比重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来,农产品供给由全面短缺走向结构性和地区性相对过剩,卖难问题十分突出,相对来说,农民增产容易,增收困难,再加上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缓慢。此外还有极少数高山边远地区,仍然延续过去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产品商品率低,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但现金收入却非常低,购买力很弱。

由此可见,提高农民总收入中纯收入的比重和提高农民纯收入中货币收入的比重,正是针对当前农民收入结构性矛盾提出的。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需求,至关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而农村购买力的大小,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农民纯收入,尤其是纯收入中货币收入的多少。纯收入的增加,是提高购买力的基础;要将潜在的购买力变成现实的购买力,就要使农民的货币纯收入增加。因此,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农民总收入中纯收入的比重,提高农民纯收入中货币收入的比重,应该成为扩大农村需求的主攻方向。

农民收入中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从本质上反映出农业和农村经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不足,也反映出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快实现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提高“两个比重”的关键。

(一)围绕提高商品率,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从过去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以需求约束为主,农民收入的取得,不再单纯取决于生产量的多少,更主要地取决于商品率的高低,也就是市场销售量的多少。目前,不同地区农民收入的差异,主要是由农产品商品率高低的差异形成的。农业结构调整,首先应着眼于市场需求,真正以市场调节农业生产。在产业上,狠抓有较大市场容量的特色产业开发;在产品上,强化精品名牌意识;在市场开发上,大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名优农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让农民一方面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大胆闯市场,进入流通领域,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围绕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讲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农。在发达国家,农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80%,而我国目前的水平仅40%多一点,潜力很大。应大力推广运用成熟的农业适用先进技术,实现种子优良化、品质优质化、种养模式化。通过科技的推广运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从单纯的数量型增长,向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农业转变。

(三)围绕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目前,我国农民从农业获得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60%以上,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仅占30%多。中西部地区这个比例还要低一些,由此形成的购买力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将进一步降低,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比例也必将随之下降。今后,农民增收的渠道主要在农业以外的非农产业。这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潜力所在,而且非农产业提供的收入基本为货币收入,对提高购买力有直接的影响。为此,要积极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引导乡镇企业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素质。推动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改组改制步伐,实现结构升级和机制创新。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户向小城镇流动,引导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适度向小城镇集中,从而拓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渠道,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